德音从巴黎飞回港岛的时候,已然是三月末,通告积了一堆,各路媒体快憋疯了,不是谁家都有钱飞到巴黎去采访的,知道她和曼出了彩,却只能从同行的稿件里摘,委屈死了。
两岸三地,赶场似得,轮番上阵,问题问来问去就那么几个,意思差不多的话颠来倒去地讲,口干舌燥,总算应付过去。
又上了几个电视节目,总算刷了刷存在感,也吵够了热度。
这些做完,连忙飞京城,去看刘攻。
大病初愈,记性比之前似乎好了些,可还是有些迷糊的样子,德音除了担心也不能做些什么。
倒是学导演专业的孙子从美国回来,日日在身边照顾着,唯唯听训,满足了老头子那点为人师的劲头。
京城也没待几天,匆匆忙忙地往台湾飞,实在是愧疚,自从旧历年前向候导告了假,这一走竟然是好几个月。
再见候导和留守在台南的少数剧组成员,居然看不出他们和本地人有和区别了,全然一口闽南乡音,正在兴致勃勃地学做春饼吃。
也叫“嫩饼莱”,把红萝卜、绿豆芽、荷仁豆、豆腐条,浒苔等菜切做丝状,又加花生末等合起来,用薄饼子裹起来吃。
还有清明果,豆沙馅最流行。
德音到了,候导也不说她,只叫她去学做这两样,做熟了再拍。
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神就在这灶间平静下来,诚心正意地准备食物,中国人的节令感是植根在基因里的。
电影剧本虚化了小说里的爱情,候导的本意也不是拍男女情爱,德音能感觉出导演的兴致在哪里,是乡情,是民俗,是千百年来未变的那些东西。
刚刚拍完清明节时的情景,就又要离开。
原因说起来有些不大好意思,德音提名了金像奖。
可是却是个女配,这,大概有些尴尬的意味。
都拿影后了,再拿最佳女配角,颇有些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最后还是决定要去,如今在港岛,不是人头熟,只是背景雄厚,要想拿金像影后,大概还有的磨,为将来计,就算连如今的这个女配奖项也不给她,也得去。
更何况,德音也略心虚,论理,《海上花》里,嘉玲的周双珠比她演的黄翠凤要更出彩。
那种镇定的风度,打扇点烟的一举一动,纯然的表演,真实的人生和那个角色浑然一体,不是演技上的高低可以评价的。
这部戏里,朝伟不如老婆,德音不能说自己演的比人家差,可那种微妙的契合感上讲,她是不如的。
金像奖的含金量不低,可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,放眼整个电影圈,声名再大的奖项,也有龌龊阴秽的地方在。
之所以不是嘉玲而是德音,其间的微妙博弈,外人哪里能看得出。
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,对于华星,德音是有钱亲戚家托付的女儿,而嘉玲则是家里不受宠的庶女,前者不可得罪,那后者委屈一下也无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