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夜读全唐诗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武林文学50wx.org
太宗李世民诗之八十七
烛映高殿,辉照千秋:李世民《咏烛二首·其二》赏析
咏烛二首-其二
九龙蟠焰动,四照逐花生。
即此流高殿,堪持待一作代月明。
在唐诗的灿烂星河中,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作以其雄浑大气与细腻情思兼具而独树一帜。《咏烛二首·其二》作为一首别具匠心的咏物佳作,延续前作风格,以蜡烛为核心意象,用精妙的笔触勾勒出蜡烛的形态与神韵,赋予其深刻的象征寓意,在简短的诗句中,蕴藏着无尽的诗意与哲理。
逐联细品,诗韵悠扬
首联:九龙烛舞,繁花逐光
“九龙蟠焰动,四照逐花生”,诗的开篇,便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灵动的氛围。“九龙”一词,在中国古代文化中,是权力与尊贵的至高象征,常与帝王相关联。这里,诗人用“九龙”来形容烛台或烛光,瞬间提升了蜡烛的格调,仿佛这蜡烛并非普通之物,而是承载着皇家威严与荣耀的圣物。“蟠焰动”,则将我们的目光聚焦于燃烧的烛焰。那烛焰,如同九条巨龙盘旋舞动,火焰的跳跃、摇曳,恰似巨龙的身姿矫健、灵动非凡。一个“动”字,赋予了烛焰鲜活的生命力,使其不再是静止的火焰,而是充满活力的舞者,在黑暗中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魅力,让人不禁为这独特的景象所吸引。
“四照逐花生”,描绘出烛光向四周散射的奇妙景象。当蜡烛点燃,那柔和而明亮的光线,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,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。随着烛光的扩散,仿佛有无数花朵在周围竞相盛开,形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。“逐花”二字,不仅生动地描绘出烛光的形态,更将烛光的光辉与春花的绚烂相类比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。在这里,蜡烛的光辉不再是单调的光线,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象征,仿佛能驱散世间的一切黑暗,带来光明与希望。
颔联:光流高殿,待月生辉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A微笑的鱼A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武林文学50wx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