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吉发对洪承畴与皇帝的密谋毫无不在意,因为他很快就不需要朝廷了。
这段时间,他一直在整顿京城内的治理架构,强化了各种基层组织,包括社区保甲、商业行会、帮派社团等等,并将其并入合作社执委会各项职能,为的,就是接下来要做的一件大事。
成立近代性质的文官政府。
皇权时代,朝廷的架构总体来讲就是以“家”为蓝本,围绕皇帝及其家人运转的一套“管家”体系。这套体系对于日益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言,束缚严重,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明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
新的文官政府,将强化对社会活动的管理职能,强化对社会问题的掌控能力。
为了同旧体系完全分开,陈吉发打算采取近代“特区”体系。
先在重要城市郊区开办工商业园区、科技园区或者商贸物流园区,吸收原有政治经济中心的人才、技术、资源,形成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,逐渐取代原有的体系,从而避免血腥革命和文明倒退,即所谓的“增量改革”。
从江夏合作社派来大量的骨干如今已经在通州汇合,这里将采取近代化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式兴建北平新城。
此外,为了加快与旧体系的接轨,从原来的六部、宫廷裁汰人员中挑选精干力量,充当新旧体系的纽带。
除北京之外,陈吉发在已经上表投靠的几个省份,均设置了类似的“特区”,这些特区采取金口镇的管理模式,设置合作社常委会、执委会,拥有完整的立法、行政、司法权,履行鼓励工商,兴办科教,保障民生等方面的职责,并按照一成五的比例完成税赋。
除此外,为服务新的文官政府执政,《大明律》的修订编制工作必须要立刻开始。
陈吉发打算采取“一国两制”的办法,在皇权管辖范围内,还是按照原有法律体系,而在特区则实施新的法律体系。
为了避免被人攻讦,新的法律体系作为《大明律》修订案出台,具体编纂工作交由合作社调查统计局主持完成。
将事情安排妥当已经是七月中旬。
这个时候,许多陈吉发认为能担大任的官员,比如说范景文、史可法、邓来鸾、文安之、阎应元等等,都奉诏入京,被举荐到六部或者地方担任要职。
而那些历史上有名的软脚虾、反骨仔,也都搜罗证据判处抄家流放,整个京城政治生态得到肃清。
做完这些,陈吉发也打算逐步削减京城驻军,放开戒严,恢复正常秩序。
近卫军不可能一直驻扎在京城,合作社也不可能当明王朝的保姆。
发展自身永远是硬道理,在处理完朝廷中的蛀虫后,他便打算回江夏专心做好长江沿线的合作社事业,完成几座重要城市的工业化改造。
在走之前,陈吉发再次入宫,想要带走太子和长平公主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